近日,中冶南方熱工在行業技術領域連獲重要進展。前不久,2025年5月,湖北省經信廳正式發布《關于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的公示》,中冶南方熱工順利通過“湖北省中小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這一認定是對中冶南方熱工在技術創新領域的高度認可,也是其多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成果體現。而在此之前的第十三屆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上,中冶南方熱工也大放異彩,展示了其在鋼鐵工業能源與熱工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學術盛會:展示前沿技術成果
第十三屆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于7月23 - 25日在內蒙古包頭市召開。
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是中國金屬學會能源與熱工分會定期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會議,本屆年會以“能源轉型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圍繞鋼鐵工業能源與熱工領域熱點問題,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碳達峰、碳中和、能效提升、綠色生產、智能智造等諸多領域。
中冶南方熱工受邀參會,并在會上作題為“超大型薄規格高強鋼板熱處理線關鍵技術創新開發及示范應用”和“多孔介質燃燒技術開發及其在鋼鐵行業的創新應用研究”的專題報告。這不僅展示了中冶南方熱工在行業內的技術實力和影響力,也體現了其對行業熱點問題的深入研究和積極貢獻。

技術突破:高端化成果助力大國重器
超大型薄規格高強鋼板熱處理線關鍵技術創新:中冶南方熱工立足過往薄規格高強鋼板熱處理爐存在的生產節奏慢、控溫精度低、均勻性差等問題,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升級超大型保護氣氛輥底式淬火爐,首創超大型雙系統供熱低溫回火專用熱處理爐、復合加熱輥底式中高溫回火爐等新爐型并應用于工程項目。
建成了世界最長的保護氣氛輥底式淬火爐、世界首座低溫回火專用爐、世界首座中高溫回火爐,滿足薄規格工程機械用高強鋼、耐磨鋼的大型化、綠色化、智能化生產要求。
產線產品替代進口并實現出口,廣泛應用于大型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大國重器。這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使中冶南方熱工在高端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鋼鐵企業拓展更高強度、更薄規格、更優質量的高端產品保駕護航,推動了鋼鐵行業向高端化發展。
多孔介質燃燒技術開發及應用:中冶南方熱工以多孔介質燃燒應用場景為導向,融合材料、熱工、裝備制造等多學科研究,利用多孔介質高耐溫、高熱輻射系數、高導熱率的優勢實現超焓燃燒,并完成全預混多孔介質燃燒器的開發和量產。
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正在開展新一代高功率密度多孔介質燃燒器的開發,在研產品功率密度達到1.7MW/㎡、溫度1400℃。
該項技術登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在多家鋼鐵企業實現涂層干燥、通板加熱、RH蒸汽過熱、中間包烘烤等多場景廣泛應用。
以硅鋼涂層烘烤應用場景為例,機組可實現CO?減排20%、NOx減排50%以上的效果。這體現了中冶南方熱工在綠色化技術方面的創新和應用,為鋼鐵生產過程的超低排放和極致能效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維發展:綠色化與智能化協同共進
中冶南方熱工依托自有的燃燒與熱處理實驗室與熱工裝備制造基地,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快速產品化、產業化,形成涵蓋源頭改善、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工藝流程的冶金工業爐綠色化解決方案。
多孔介質燃燒、感應加熱、高效冷卻等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項目中,為鋼鐵生產過程超低排放、極致能效作出貢獻。
中冶南方熱工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升級鋼坯出入爐調度模型、熱處理爐工藝優化模塊、環形加熱爐數學模型、輥底爐數學模型等智能化技術,不斷優化冶金工業爐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近兩年完成的近200座工業爐的智能化項目中,助力鋼鐵企業實現建設過程數字化、單爐生產智能化、爐群生產智慧化,達成降本增效目標。
未來展望:持續創新推動行業進步
中冶南方熱工將堅持自主創新的引領作用,擁抱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等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冶金工業爐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不斷進步。
未來,中冶南方熱工將繼續在高端化方面持續進行新爐型開發,為鋼鐵企業帶來更多工藝變革;在綠色化方面,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為實現鋼鐵生產過程的超低排放和極致能效而努力;在智能化方面,不斷優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助力鋼鐵企業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和管理。
中冶南方熱工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在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不僅為鋼鐵企業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也為推動中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相信在未來,中冶南方熱工將繼續發揮其技術優勢,引領鋼鐵工業向更加綠色、智能、高端的方向發展。


 
           
           
          